海岸

人生抛物線

人生仿若一道弧度很大的抛物線。人生時間線前半段,像爬一座長長的山坡。年輕時候,一步步往上走,雖然累,但看到新風景,經曆新事情,日子過得紮實,感覺一天天挺長。

大概到了四十歲左右,立于弧頂,回望來路蜿蜒,能看清來路的轍,也望得見去途的坡。下山路,腳步自己就輕快起來,越走越順溜,人生狀態隨著弧線下旋有了慣性。有點收不住。這時光啊,就像攥在手裏的沙子,看著它從指縫裏漏得越來越快。又像屋頂瓦片上的雨水,一顆顆滴答滑落,轉眼就彙成水流,讓你欲斷不能。

繼續閱讀

AI語言模型人物刻畫批評

1. 僵化的刻板印象
該模型將人物這樣的角色困在固定的模具中(例如,“怨恨的女人”),重複眼淚和懷疑等特征。這種僵化創造了漫畫,而不是複雜的人。

2. 突然的转变
在提示人物變爲信任時,模特將她變成開朗,但轉變感覺很突然,只遵循明確的指示(“她變了”),缺乏自然的成長。

繼續閱讀

盲從、共振與公知:社會思維的陷阱

人活在群體裏,總免不了被裹挾著往前走。從衆心理也好,輿論的共振也罷,再加上那些被捧上天的“社會權威專家”,這些東西乍一看像是社會運轉的潤滑劑,可細想下來,卻更像是讓人迷失的陷阱。我們一邊喊著要獨立思考,一邊卻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別人聲音的回音壁。

繼續閱讀

量子計算時代的拐點

你或許從未意識到,此刻手機屏幕閃爍的微光背後,一場靜默的技術革命正悄然重塑著人類文明的底層邏輯。量子計算機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炫目的道具,而是一台能破解千年密碼、模擬宇宙初開的超級機器——它正以遠超想象的速度,顛覆我們習以爲常的世界秩序。

繼續閱讀

中醫與現代醫學的沖突

1、無法通過大樣本雙盲隨機驗證

中醫治療方法和療效缺乏足夠的科學數據和實驗證據,無法在現代醫學中常見,大樣本雙盲隨機對照試驗中,驗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。盡管部分治療方式在個別案例中有正面效果,但其普遍性和標准化程度遠遠不夠。

2、沒有任何國家、地區或單位職工健康檢查采用中醫

在全球範圍內,幾乎所有國家、地區和企業的職工健康檢查都主要依賴現代醫學技術,如血液檢測、影像學檢查、基因篩查等,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健康檢查體系,將中醫作爲標准或主要的檢查方法。

繼續閱讀

乌云

祈雨記

最近,在家翻閱地方縣志,偶然讀到“社會風俗”一欄,裏面詳細記載了古時人們祈雨的習俗,覺得非常有畫面感,縣志記載古時村民祈雨全程。

祈雨者,古之民以旱魃爲虐,乃聚衆禱于天神、龍王,以求甘霖之澤也。每值夏秋之交,天久不雨,田疇龜裂,禾苗枯槁,村屯之民鹹集,共舉祈雨之儀。

繼續閱讀

臥槽,海好大!

年輕時候,朋友曾給我講這樣一個故事。大意說;建安十九年霜降,長江拐彎處日暮殘陽似血。關羽勒馬崖邊,周倉持戟立于身旁,面對斜陽浸得滿江殘紅,兩人心中頗有感觸。關羽觸景生情感歎道:“滾滾長江流不盡英雄血”。周倉沒讀過書,面對江水不由說了句:“好水”。

風華正茂,恰同學少年。朋友喜歡文學,讀書寫作頗具語言天賦。那個時代還沒有互聯網,現如今我也查詢不到這個故事出處。或者,它是戲曲文化傳統中的口口相傳的故事。

繼續閱讀

科技與未來人類社會結構思考

控制論之父諾伯特·維納所言:”我們可以拒絕接受技術帶來的新可能性,但無法阻止他人去嘗試創造。”

標題起大了!不過,現實問題我解決不了,又不能說。所以養成的思維習慣,一思考都是宇宙起源,一說話都是宏大敘事。索性向上提升一個高度,站在造物主視角俯視芸芸衆生,說話才會有暢所欲言淋漓盡致的快意。

以旁觀者的心態看待生活,才是人生最深刻的維度。通過他人眼中的自己,才能更真實地認識自己。扯遠了,說一下最近看到新聞和爲未來思考,扯幾句閑話。

繼續閱讀

戴尔笔记本

博客重置分類固定鏈接筆劄

春节闲赋在家无事,把博客又重新布置了一遍。分别把四个分類目录”札记“,”兴趣“,“琐忆”,“电脑“,名字改为:”生活漫步“(shenghuo-manbu), “興趣發現”(xingqu-faxian),“ 時光絮語”(shiguang-xuyu),“ 技術筆記”(/jishu-biji),重设别名。又新增加“碎語劄記”(suiyu-zhaji)版塊。

繼續閱讀